长者助手 登录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务公开 > 工作动态

中山市开展“八五”普法规划总结验收暨2025年国家机关“谁执法谁普法”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实地调研

信息来源:法润中山 发布日期:2025-09-29 分享:

  9月25日至26日,市委依法治市办、市普法办、市司法局组织开展中山市“八五”普法规划总结验收暨2025年国家机关“谁执法谁普法”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实地调研。

  专家评议团先后走访五个被评议单位,采取听取汇报、现场交流提问、实地观摩、走访普法阵地、查阅资料等形式,全面掌握被评议单位开展“八五”普法工作和落实普法责任制情况。

  本年度接受评议的市工商联、市自然资源局、市残联、市信访局、市政务和数据局等五家单位认真总结了本单位“八五”普法以来履行普法责任制的工作成效,结合法治文化阵地,重点展示“谁执法谁普法”“谁服务谁普法”“谁管理谁普法”工作亮点。由市人大代表、市政协委员、媒体代表、律师代表、基层代表、基层普法机构代表等7名专家组成评议团逐一对各评议单位的“谁执法谁普法”履职情况进行点评,在充分肯定成绩同时,中肯指出存在问题,督促和支持评议单位加强改进工作。同时,充分发挥评议工作示范引导作用,及时总结推广工作好经验好做法,进一步推进我市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落实。

实地调研是

国家机关“谁执法谁普法”履职报告

评议活动中的重要环节

下面让我们跟着评议团的脚步

一起去实地看看各单位的普法亮点!

  市工商联

  市工商联聚焦组织培育构建全链条法律服务体系,镇街商会实现法律服务中心、商会调解组织等法律服务阵地全覆盖;紧扣民营企业合法权益,“千所联千会”常态化开展“送法进企业”和“法治体检”等法律服务,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;深化“法治护航 益企同行”品牌,重点加强涉外法律服务,贴心做好“惠企+暖企”,开展“千企万厂大调研”,快速响应企业法律服务需求等,全面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成效。

  市自然资源局

  在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,市自然资源局充分运用森林公园山、水、林、湖自然条件,以及现有的党建宣传、生态科普要素创建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基地,将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、地方文化、传统文化及自然科普教育相结合,采用现场活动、展板、图片、漫画、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宣传自然资源相关知识,提升法治宣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,强化市民群众对本土生态环境的认同感与保护意识,将绿美中山生态建设的广度不断延伸。

  市残联

  市残联以“聚焦主责担使命 法治助残暖民心”为主题,依托中山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的日常服务场景,将普法工作与残疾人托养、康复、权益维护等主业有机融合,生动展现法治助残的实际成效。围绕“带头学法、积极用法、创新普法、引领尊法”四个方面,系统展示了近年来市残联在普法工作中的务实举措与积极成果,为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公平正义的法治基础。

  市信访局

  市信访局坚决扛起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政治责任,建立健全“信访+普法”工作机制,紧紧抓住《信访工作条例》颁布实施主线,以市接访大厅普法阵地建设为抓手,线上线下同步推进,将信访工作法治化元素通过立体布景、场所标语、宣传手册、律师驻点等多种形式,丰富完善普法矩阵,亮明信访工作法治化路线图,指引群众将各类信访问题导入法治化渠道解决,形成“依法信访,理性维权”的良好宣传氛围。

  市政务和数据局



  市政务和数据局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普法主阵地,依托窗口服务优势,融合政务服务与法治宣传,创新推出AI智慧普法、VR互动体验、网络安全科普展等多元化举措,面向群众和企业精准普法。聚焦营商环境优化、数据安全保护、数字政府建设等重点领域,常态化开展政策解读与法治宣讲,推动法治思维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全过程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、技术赋能普法,不断提升公众法治获得感,生动诠释了“依法为民、普法惠民”的政数担当。

  近年来,全市57家普法责任部门联动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制,使普法工作由普法主管部门一家的“独唱”,变成各部门共同参与的“大合唱”。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国家机关“谁执法谁普法”履职报告的城市之一,中山市连续举办八届国家机关“谁执法谁普法”履职报告评议活动,评议40个市直单位,网络投票、直播和宣传页面总访问量超1200万次。下一步,市普法办将以学习宣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》为契机,加强评议工作组织协调,改进社会评议形式,精简评议活动流程,通过召开协调会、推进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各单位意见建议,对于集中反映的问题要加强研究,推动达成共识,重点指导评议单位建立普法清单,将日常普法工作与实地调研工作结合起来,注重运用社会第三方评议普法工作,推动普法活动常态化开展。

  今年是“八五”普法规划总结验收之年,我市将深入推进中山法治文化建设提质增效,落实好《关于中山法治文化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(2024-2026年)》,强化“谁执法谁普法”“谁管理谁普法”“谁服务谁普法”,以“品牌特色更加鲜明、法治内涵更加丰富、基层法治更加坚实”为目标,注重前瞻性谋划、融入式打造,坚持常态化建设、常规化巩固,持续推进创新,组织开展特色普法活动,积极探索普法新理念、新方法、新路径、新载体,推进“普法项目化、项目品牌化、品牌特色化”,着力打造更多的中山特色普法工作品牌。